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設為首頁收藏本站

遙控模型月刊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8189|回復: 3

[開箱分享] [開箱+組裝] 2016/09/22更新分享 Xpress Xpresso-K1 車仔開箱

[複製鏈接]

17

主題

33

帖子

184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2

積分
184
發表於 2016-9-2 01:53: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DSC07694.jpg

    其實 Xpress 這牌子也沉靜一段時間!今次再度出現市場,先帶來了一輛趣味性濃的迷你 K-Car 玩樂車。這台簡稱 K1 的車架大細比一般的 1/10M-Chassis車 更迷你一點,車架佈局較像現在流行的 2WD 漂移車架。然而雖然是趣味車,但用料也不馬虎。像現在的競技房車全鋁合金波箱及碳化纖維板。

    搖臂用上一片碳化纖維版,再配合兩端連結用球頭做活動基點。驅動方面用回傳統單皮帶連動。差速器是現時房車流行的 38T齒數 ,尺寸更可以和 XRay T4 互用。而原裝同時連上(梗牙)用來鎖定差速用。而頭懸掛設計初期已留有大角度轉向,所以玩漂移應也不用再作大幅改裝。別外也留有(陀螺儀)安裝位置配合玩漂移。

  打開盒後包裝算是整齊,分類我個人覺得可以再配合螺絲包再細分多一些。初步試過套下鋁合金波箱時,只要用一點力便固定在碳化纖維板。套位做得很不錯正型。其他部份等之後正式安裝後再慢慢分享一下安裝相片。先來些各部份開箱啦!

DSC07696.jpg

全鋁合金 CNC 加工波箱。
DSC07704.jpg
皮帶可以很細緻調查鬆緊。
DSC07708.jpg

DSC07709.jpg
全部碳化纖維底板、二樓板、油壓板及A臂。
DSC07712.jpg

DSC07713.jpg

和手掌面積差不多的底板。

DSC07714.jpg

DSC07716.jpg

底板及A臂管位做得很不錯。

DSC07723.jpg

DSC07725.jpg
一體化成型的金屬件,硬度會比平常分開二件合成高。

DSC07728.jpg

原裝差速油及油壓油。
DSC07732.jpg

S3M189 和平常的 XRay T4 通用。
DSC07733.jpg
油壓是一般流行的單 O-Ring 加上獨立氣室設計。筒身原裝是膠料製作,配以鋁合金頭尾殼及調整環。膠筒未來應有升級件。

DSC07735.jpg

差速內部設計像 VBC 的凹槽加大直徑 O-Ring 防止滲油 。
DSC07743.jpg

DSC07747.jpg
差速膠件除有傘齒外也有梗牙做在一起。

DSC07750.jpg
原裝已經有外接加長殼柱。

DSC07790.jpg
尾柸已有孔位配合一般行走或漂移用。

DSC07796.jpg

原裝頭尾柸為膠料製品,未來會有鋁合金改裝件。
DSC07800.jpg
獨立搖臂柸士,用 E-Ring 鎖著方便更換。
DSC07802.jpg
原裝已有伺服器保護器及伺服碟可選擇地用。
DSC07803.jpg
正式版膠波頭已留有孔位。

DSC07806.jpg

DSC07807.jpg
鋁合金六角。

DSC07808.jpg
萬向做得不錯!沒有什麼明顯虛位。
DSC07809.jp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

主題

33

帖子

184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2

積分
184
 樓主| 發表於 2016-9-4 01:20:38 | 顯示全部樓層
好!開完箱便開始組裝啦!因為我沒有說明書,所以會以我「自己方法」經驗+設計風格去判斷安裝這車行為。因此不一定和正式說明書所作法相同,而我安裝次序也會按我經驗去組裝。一開始我會先安裝差速器!說說如果 XRay 差速器有 100分,這 Xpresso K1 的差速器我會比 80分。這 K1 差速器可以完全不用後期加工,便可組合出不錯流暢的效果。而且皮帶齒輪轉動時也沒有明顯搖晃及內齒虛位控制也算OK。而 K1 原裝差速器的鋁合金差速柸是用細直徑球頭,如果打算用來代替 XRay 差速需要同時更換差速柸。

現在不小人在組裝差速時也是加點差速油在活動位而不用綠油(防滲漏油)。原因是綠油阻尼(黏力)較大,尤其是用較 soft 的差速油時會有一定影響。不過我打算只是一般玩樂,所以便選用回綠油減小維修及減慢這電鍍鋁合金差速柸的磨損速度。

差速柸芯先加上綠油(不用太多)。
DSC07821.jpg
O-Ring 四周也加上綠油。
DSC07822.jpg

差速(簪口紙)兩邊也加上薄薄的綠油。
DSC07824.jpg
然後平均壓貼差速殼及留意有沒有接觸到大傘齒。別外大 O-Ring 我會先平均壓進凹槽內。
DSC07825.jpg

大小傘齒及十字軸先清理好毛邊才組合。
DSC07827.jpg
差速油加至剛過十字軸左右便可。
DSC07828.jpg
套合時留意要對好兩邊的凹凸定位針。
DSC07830.jpg

螺絲先收至留約圈半,然後移動外殼至轉向流暢對直。再作對角收至螺絲剛緊便可。

DSC07833.jpg
DSC07834.jpg

懸掛的活動膠柸士一定要先清理好外圍毛邊,以免影響穿入A臂。
DSC07836.jpg
膠柸士和臂珠仔我會加些不太濃的油,如 Kyosho 白油這類不太黏塵又不會太漿而影響A臂活動的油脂。
DSC07837.jpg
我較喜歡先套入珠仔。如果先套入膠柸士到A臂才套珠仔,除會因套入珠仔期間膠柸士會漲開而又臂孔限制了伸展而難套入珠仔外,還會比先套入珠仔時所產生虛位更多。
DSC07839.jpg
留意A臂有底面之分及珠仔有分內牙紋及凸牙紋。而 E-Ring 基本可以用手便可推入。
DSC07841.jpg

如果你想A臂硬一點來配一些合場地需要,可以利用較慢乾及較稀的AA膠慢慢滲入封邊。
DSC07842.jpg

留意「下行程」限位螺絲是從下而上。

DSC07845.jpg

後臂需要加上厚身介子升高。
DSC07847.jpg
裝這類臂會利用一小技巧控制虛位及流暢度。其實我們收平頭螺絲時,也可有輕微位置可移動。我們利用這技巧在收緊珠仔及螺絲時,會用手壓向珠仔(令臂間兩邊珠仔距離改變)來控制虛位減少A臂搖晃。而我的經驗是這車後臂珠位可以向外推來減少虛位,前臂便剛相反把珠仔向內推來令臂流暢一點。

DSC07850.jpg
DSC07856.jpg


我個人喜歡先在平坦的版上裝上(下A臂),重複調整好左右對稱、虛位控制及有流暢的 A臂活動後才裝上波箱片。而且這車波箱片和A臂珠位在同一線位上,如果先裝波箱片可能會阻擋到工具批收緊珠仔。而啤呤看你喜好是否洗淨原來較濃的油脂後,再加回較稀的啤令油。

留意放軸承的膠套筒要先清理好凸出的水口。

DSC07859.jpg
放進膠套筒時要留意凸出邊位和金屬波箱的凹位要完全貼緊平行。
DSC07864.jpg

細皮帶齒外環需要用 AA膠黏貼,留意外環圓角向回齒輪內。黏貼期間可以用(夾仔)壓著兩者來令貼合度更高。
DSC07870.jpg
DSC07871.jpg

三敉小(啤呤)不要過份用力收緊而令其損壞。而又因為要折曲皮帶及承受大動力,這裡我會用回較長螺絲及加回一丁點兒 Associated 藍色螺絲膠。
DSC07873.jpg
DSC07885.jpg

裝上鋁合金波箱片及主軸時先留意兩邊平行。
DSC07887.jpg
DSC07889.jpg

而這裡皮帶齒我先大約安裝,等之後裝上油壓及前橫柱,定好波箱形狀後再作調整。
DSC07895.jpg

鋁合金大齒接合器同樣先大約裝上,等之後調整好細皮帶齒後才繼回調整。
DSC07898.jpg

因為皮帶屈曲度較大,而我又只會用上 17.5T 這類 KV 較低的馬達。 所以我會噴上一浸催化劑, 儘量令皮帶軟化。 或直接用上 Team CSO 的薄身皮帶,令阻力大幅降低。
DSC07901.jpg

我個人較喜歡先放在平坦地方,平均收緊油壓架和牛角之後才裝上珠仔。
DSC07903.jpg
DSC07905.jpg
調整 toe 推桿出入兩邊珠仔介子高低,可以用來改變後懸掛活動時 尾 toe 的動態變化。而我會先調整至活動時儘量固定角度不變,這樣初期調整時會較掌握。
DSC07906.jpg

頭波箱片只要加點力便可壓入底板。千萬不要自行磨鬆兩者,否則之後便很容易移位。
DSC07910.jpg

這裡開始裝上前後橫柱及二樓板。先平放在 set 車板上及按平骨架後才對稱收緊螺絲。
DSC07913.jpg
固定好整個骨架之後!然後調整細皮帶齒出入至約留有 0.1mm 虛位。
DSC07914.jpg

留意裝頭上臂珠仔時,要向外推收緊及小心不要弄彎珠子。否則可能令膠波頭磨到鋁波箱。
DSC07917.jpg

先收上伺服器前橫桿,然後才平行收緊油壓架。
DSC07918.jpg
DSC07919.jpg

啤呤套上後,先敲擊一下等啤呤確實貼緊。別外留意珠仔牙紋長度,不要影響到萬向轉動。
DSC07923.jpg

固定馬蹄膠的橫 pin 一定要用螺絲膠幫助固定。

DSC07930.jpg

萬向全部活動位先洗淨原來油脂後,才加回抗磨油。
DSC07931.jpg

穿進細 pin 後這裡也加一點抗磨油。
DSC07932.jpg

這鋁六角較平常用的 4mm 厚,所以要比平常更用力一點才能夾緊。
DSC07935.jpg

收膠轉向柸時一定要保持直收及不要死力點到即止。令外也留意你所用的伺服器會用什麼方法安裝。(這車有正裝或反裝方法) 轉向杯方向也有所不同。
DSC07936.jpg
DSC07938.jpg

留意三角架的膠波頭是有長短之分。
DSC07945.jpg

前懸掛我會調較多一點後傾角,等回直線較穩定及多一點第一反應;但彎芯後較推。別外亦可以加减波箱那邊的前後珠仔介子比例。如前多後小便會懸掛向上推時會同時加大後傾角,前小後多時便會懸掛向上推時會減小後傾角。但調整範圍要以不影響及磨到油壓為先。
DSC07941.jpg
DSC07942.jpg

後臂調整我會先以接近 0度 為起始點及儘量調整平行至不會有大幅變法。等有更好的初期掌握去作往後的調整。
DSC07943.jpg
DSC07944.jpg

在沒有合適量度工具時可先用長批芯 貼著波箱,先看看兩邊是否接近平行。
DSC07951.jpg
DSC07952.jpg






回復 支持 1 反對 0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

帖子

409

積分

中級會員

Rank: 3Rank: 3

積分
409
發表於 2016-9-2 08:08:53 | 顯示全部樓層
KK 師兄會唔會分享,砌O架O黎睇O下 ?
回復 支持 1 反對 0

使用道具 舉報

17

主題

33

帖子

184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2

積分
184
 樓主| 發表於 2016-9-22 22:03:47 | 顯示全部樓層
休息了數天後又繼續開始之前未完成安裝。Xpress 廠方也在網上提供了這 K1 的說明書下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 Download 回來看看。今次到油壓安裝,過程中沒有什麼難度。只要留意收進膠筒時保持和牙紋配合便可。

調整彈簧的金屬環先清理好凹槽內的鋁碎,然後放入 O-Ring 到凹槽內(一定要確定 O-Ring 完全藏入在凹槽,否則裝到油壓筒身後會影響鋁環轉動過緊)。
DSC07961.jpg

油壓底部介子及O-Ring有兩種裝法。原廠說明書指引先 O-Ring 後介子,這樣會較流暢但芯較易搖晃。我自己是先介子後 O-Ring ,芯搖晃較小也較小滲油。而是否加上綠油(防滲油)便看你想維修較小或要更有效果的流暢感。
DSC07963.jpg

控制流量的油壓片,分有二孔及單孔。一般會選用頭用單孔、後二孔做起始設定。
DSC07968.jpg

油壓芯牙紋先加些油脂才穿過去,可以減低牙紋弄花 O-Ring 而渗油機會。
DSC07970.jpg

加油後慢慢重複推拉油壓芯及放置,等待內裡的空氣完全排出為至。然後把油加至接近頂部成弧面便可。而油壓油我個人會再用軟一些,如 ASSO 30WT。
DSC07985.jpg

做好排氣處理後。先把油壓芯推至你想回彈尺寸多一點,然後把氣室帽慢慢傾斜放進去直至多餘油脂排出及清理。
DSC07976.jpg

確定好後便放上油壓頂及鎖上金屬環,留意一定要對上牙紋後才好收緊。
DSC07977.jpg

然後重複推拉油壓芯,留意細看兩支油壓內部有沒有留有空氣、阻尼情況是否一致 及 回彈是否完全一樣。
DSC07981.jpg

裝上金屬環時留意一定要先對好牙紋,如果出現有緊的情況也同時留意是否 O-Ring 未完全藏在凹槽中。
DSC07990.jpg

留意彈簧是有兩種硬度,一般較硬的會用在車頭部份。
DSC07994.jpg
DSC07999.jpg

載著臂碼珠仔的膠粒是有分前後兩種不同角度。別外因前懸掛空間較細,我也較喜歡先把頭珠位和油壓合在一起才裝到 A臂上。
DSC08001.jpg

留意前油壓架可用孔位其實不多。太入會頂著伺服器,太出會頂上搖臂。我的起始設定是從內裡數起第三孔位。而車尾便沒有太大特別,只要看上搖臂情況及調整方向加减上方介子便可。

DSC08003.jpg
DSC08004.jpg
DSC08005.jpg

電架安裝沒有什麼特別。只要收緊螺絲時同時用力固定邊位,來保持合適距離穿過托架孔位便可。
DSC08008.jpg
DSC08006.jpg

泵把要先把柱從海綿泵把上方穿下後,才裝上底部主泵把。而我別外也把如圖多出的上泵把壓片,Cut 掉內骨後同時裝上壓著海綿。
DSC08011.jpg

伺服保護器安裝很簡單。這二十年不變的三環形彈簧設計。只要留意鋼環大細次序便可。

DSC08012.jpg

安裝時先放上底層鋼環,然後用 (外彎彎咀鉗 - 外卡簧鉗) 拉開第二及第三層套入。如果像我沒有工具在手可用傻瓜方法先套上底層 Ω 鋼環。然後把第二層對好中位側放在圓邊位,然後利用這弧形邊位順著借力向外推入。然後第三層重複一次,記得不要傻傻只用死力。
DSC08016.jpg

DSC08020.jpg

這裡也沒有什麼技巧,主要選對你所用伺服器齒數便可。然後裝入前如果和兩邊彈簧頂位有出現虛位,也會黏貼超薄膠片來控制。

DSC08021.jpg
這裡我個人不會加上螺絲膠。而珠仔高低可以用來調整懸掛動態時 Toe 的動態變化,但要留意加減介子時會否影響 A臂的活動。
DSC08028.jpg


到組合到伺服保護器上。這裡留意收緊便可,如果太大力地收下至變形便令保護器容易斷裂。別外我也會為安全加上螺絲膠幫助固定。
DSC08030.jpg

雖然底板有孔位用來調整中位,但也不太方便。所以一定要先連接遙控器來調整好中位及套上伺服保護器設定成百分之百垂直。
DSC08031.jpg

在固定伺服器位置原裝也貼心送了平常玩 10仔電房車專用介子,不過我建議換成鋁合金介子較安心。

DSC08036.jpg

裝上鋁橫架時留意一定要完全保持在中央及不可傾斜。
DSC08041.jpg

到穿到車架上先收緊前方螺絲及確定伺服器百萬在車架中央。否則會影響車架轉向時左右角度的平衡。
DSC08046.jpg

然後到收緊後方的伺服器橫柱,同樣留意伺服器是否 完全垂直車架。否則需要重複之前步驟調整至百分之百和車架垂直。
DSC08051.jpg

如果你所用的伺服器尺寸會令其頂著 A臂,可以在前及後的伺服器橫柱加上不同尺寸的介子升高。
DSC08059.jpg

DSC08061.jpg

DSC08062.jp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遙控模型月刊   

GMT+8, 2025-4-19 22:40 , Processed in 0.14166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